“年轻人在这片土壤中被文化灌输着……自然而然青年事工就没落了。”
这是华东一青年团契事工负责人保罗弟兄具体分享了青年事工没落的两点原因后,概括和总结性的一句话。
保罗弟兄负责青年团契事工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这些年间他看了、也听了很多青年团契的发展和衰落,因此对这个领域也有着与其他人非常不一样的视角和认识。在今天这个青年人不愿去教堂、教会无法吸引年轻人的时代中,他的分享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那保罗弟兄口中提到的那片“土壤”和“文化”究竟是什么呢?
突破了一般牧者固有的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或者认为目前环境艰难、生存空间小,或者是资金方面压力大、无法继续存活,保罗弟兄从两个很独特的视角进行了分享。
一、家庭的缺失
“从他们做的研究来看,第一个是同龄人,第二个是父母亲,第三个才是牧者。我们现在颠倒了,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给牧者。”保罗弟兄说。
他说出了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由于经济原因,很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忙于工作,要么对其后代的信仰并不太关心,要么就是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给了教会和牧者。
保罗弟兄表示,以前的时候,年轻人的信仰基础是很好的,他们甚至可以撑起半边天。然而现在的青年人信仰底子却不容乐观。本来寄希望于青年事工可以推动福传,但因为目前的年轻人信仰基础比较差,只能调整策略,而变成信仰“扫盲”的地方。
究竟是谁该为这些年轻人的信仰负责?
一些青年事工在发展期间,不断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因而开始强调家庭教育。对此,保罗弟兄表达了认同,但同时他也表示,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要否定青年事工的工作。
以前,主要是教会和牧者对其信徒后代的信仰负责,而现在家庭要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而如何把同龄人、家庭和牧者融合起来,形成一个融合性的事工,保罗弟兄认为这是现在的教会所缺乏的,也是需要去思考的。在他看来,这样的事工需要既有思辨性、又善于观察实际情况而做出动态调整的牧者。
二、年轻人将服事工作化
作为青年团契事工的负责人,曾有年轻人问过保罗弟兄这样的两个问题:
“我可不可以把全职服事当成一项工作?”
“如果教会对我们的供应不够,是不是教会的那些传道人,或者教会的领袖就不能对我们年轻人有要求?”
对此,保罗弟兄说:“教会的全职服事是有工作的性质和属性的,为什么呢?教会会给你发薪酬(不是工资,是“帮补”,但发的钱和工资差不多),但要求你一种奉献和舍己的心志……有工作性质但是往往不足以承担你全职的工作服事,否则你就是个雇工了。但我们就是个奴仆和仆人的心态……。”
他表示,从工作或者应聘的角度来讲,每个岗位都有它的要求,而教会能接纳一些年轻人的服事,其实是给他们的恩典,因为有些年轻人是达不到进入教会门槛的条件的。过去发生的一种奇怪现象——工厂招不到人,而年轻人却找不到工作——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将服事当作工作来看待的话,那就是每天8小时工作制,超出这个时间范围外的事情就可以不做了。但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保罗弟兄回忆说,有时候他会在夜里接到信徒电话,或者深更半夜某个人快去世了需要去看望,即便这个时间不在服事范围内,他依然要去服事,要去处理这些事情。
“为什么青年团契事工没落了?我觉得和同工服事的心志有关系,就是他已经把全职的服事当成一项工作,不愿意投入更多。从理论上来讲也对,教会要给你们一些工资、待遇、医保、社保等等,这也是应该的……传道人可以有高工资,但高工资并不意味着他不应当有受苦的心志。”他说。
针对第二个问题,保罗弟兄引导年轻人去思考。对于一间公司而言,即便公司的老板是个乖僻的人,员工依然要听从老板在工作上的各样要求。同样地,如果年轻人将教会当作公司,将教会负责人当作乖僻的主人来看待,会怎样呢?圣经教导的是服事乖僻的人也要像服主一样(原文“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那些认为教会给他们低工资的年轻人来说,即便他们心里不舒服,觉得委屈,但他们依然要顺服教会负责人提出的要求,教会负责人也依然可以对他们有所要求。
就像一个求职的人认为某个公司待遇低而放弃在此公司工作一样,如果年轻人认为教会工资低而无法接受,也可以选择离开,教会不会强迫他留下来。但如果他不愿意离开、又无法接受低工资,那这样的服事道路就会变得很艰难,因为即便在继续服事,但心里却充满了怨气。
最后,他提到了“两个路径”作为这部分内容的结束:
牧者的路径:牧者给同工的工资低、待遇差、亏欠同工,这是他要向上帝负责的;
同工的路径:要学会顺服牧者,并拥有奉献舍己的心志。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